太平山 (1).JPG

難得出門的阿宅來寫遊記。

這次去的是宜蘭太平山,三天兩夜的冬日旅行,很可惜沒有下雪,不過聽說是太平山很難得的好天氣,而且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不知為何山上的空氣明明就比較冷,開車一路狂飆又更有感,但就是覺得很舒服、寧願給它凍也不想關窗戶(還拼命深呼吸),也沒有發抖,可是回到山下之後就抖得不要不要的,還包上大衣禦寒,真是超莫名其妙的。

雖說是三天兩夜,但第三天就是單純搭車昏睡等到家,所以這系列沒意外應該只會寫前兩天的行程,開始吧!

第一天的行程:上山→見晴懷古步道→翠峰湖→太平山莊(吃飯住宿)。我們去的時候似乎正值旱季,加上起了大霧,所以根本沒看到翠峰湖。那時霧大到連有人走近都看不清楚,是在平地不會有的體驗,說實話還是蠻爽的,所以翠峰湖什麼的沒看到就算了吧!

這篇主要是寫見晴懷古步道。太平山在日治時代是很重要的檜木林場,因此日本人也在這裡架立鐵路運送開採下來的檜木,這些木頭會送到羅東林場(我們這次沒有去),等待被做成各種器具,見晴步道就是當時運送檜木的鐵軌遺跡。

步道沿路處處可見鐵軌遺跡,其中有幾段已經損毀無法行走,官方另闢棧道讓民眾通過,但也保留了原始路徑,可以看見這些地方都覆滿青苔,放眼望去彷彿走進宮崎駿筆下的魔幻世界:

太平山 (4).JPG

太平山 (11).JPG

 

雖然大家都說晴天無爛鏡,但我的拍照技術沒很好,所以還是有點小曝光。見晴一共有三段遺跡軌道,下面這張是最長、我也最喜歡的一段。在陽光的照耀下,現場的植物都閃著一種會發亮的翠綠色(對我的攝影技術有問題所以看不出來),尤其我們去的那天又是好天氣,四周的景色漂亮到不可思議:

太平山 (18).JPG

 

見晴步道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路上時不時會有小瀑布出現,流出來的水也是平地難以想像的清澈,看一下下面這張照片:

太平山 (25).JPG

 

第一印象以為是在拍泥濘地吧?我自己回來整理照片的第一眼也是這樣想,還在疑惑為什麼要拍這個,後來才想起來這是一個池子:

太平山 (24).JPG

裡面的水清澈到會讓人誤以為葉子飄在空中。

除了自然景色,負責管理見晴步道的林務局也非常用心,沿路都有各式介紹牌子,為民眾解釋這些遺跡的由來與工具的作用。原本的見晴步道很長,中間有一段路還能遠眺聖稜線,但由於一次颱風過後步道損毀,因此後半段目前呈現封閉狀態,但只有前半段走起來也很夠了。

離開見晴之後,下一個行程是去翠峰湖,不過在路上就已經大霧瀰漫,實際爬上去也是什麼都看不到,建議想看翠峰湖全貌的人最好早上就出發,讓太陽出來把霧照散才看得清楚。這趟行程雖然我們一路上都有陽光跟著,但山區太陽下山很早,加上冬天的關係熱度也不大,所以衣服還是要帶夠。但還是要說山區的冬霧和冷風真的很爽啊啊啊啊啊,冷歸冷聞起來超清新,完全捨不得搖下車窗,跟平地完全不同啊啊啊啊!

最後附上幾張在翠峰湖拍到的大霧照:

太平山 (34).JPG

太平山 (35).JPG

強調一下這是健康的霧不是霧霾。現場大霧瀰漫的時候四周一片白茫茫,像下雪了一樣,非常非常的漂亮(這傢伙照相技術很差原諒他吧);山上風大,霧會隨著氣流移動(廢話),還會鑽進車窗(不過馬上就因為車子裡的空氣比較暖散掉了),夢幻到很不可思議(阿宅沒形容詞了原諒他吧),雖然沒下雪很遺憾(而且過完年寒流來就給我飄雪,我們住的地方那條步道還整條結了霧淞= =),但有看到這麼壯觀的大霧也是不虛此行了。

從翠峰湖回來後就去旅館check in,吃飯睡覺,為第二天的行程做準備了。其實這次的遊記我本來只打算剪一部影片當代表就好,但照片真的拍得太爛了,表達不出太平山的美麗,因此還是剪了一部影片(其實攝影也沒高明到哪裡去),希望影像能幫助我傳達看見大霧的興奮之情:

arrow
arrow

    朱痕染跡璧有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