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男女.jpeg

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譯者:韋清琦,袁霞,呂玉嬋,何曼莊
出版社:天培

沒想到這年頭連書都會推坑你別的書。

之前上網找別人的書單,看到一本科普書《再見度度鳥》的介紹,覺得蠻對胃口的,自然而然就去借來看,但是前半段作者有些想法跟我不太合,那時就覺得不然就看完不要寫文章好了,沒想到後面有一章在討論複製生物、改造物種、訂製嬰兒以及使用 DNA 技術復生滅絕動物與倫理道德之間的界線時,作者提到了《末世男女》這本書,好奇之下把它當成延伸閱讀去借來看,但借了之後才發現《再見度度鳥》成書時只有《末世男女》出版,所以作者只提到這本,可是它其實是套書的第一集,時至今日自然已經全部出齊,因此我的書單又默默地再插隊了三本書,以進度來說閱讀進展是零。

雖然是舊書,但個人認為先知道劇情可能會影響閱讀樂趣,所以還是放個防雷警告:

※本文內有劇情雷,不喜者慎入※

末世三部曲是科幻小說,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是西方頗負盛名的作者,作品大多以描述科技帶來的變化與反思為主。末世三部曲分成《末世男女》、《洪荒年代》、《瘋狂亞當》三集,從宏觀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第一主角,作者用書中許多人物的觀點,分別從第一人稱與上帝視角完成對劇情的鋪陳。故事背景發生在科技過度膨脹的未來,政府失去功用,人類世界秩序的主導者變成了「公司」,公司以研發各種科技產物賺取龐大利益,其中以生物科技為最大宗——擁有人腦的器官豬,因為基因改造會長出一副以上的人類重要器官以供移植、沒有大腦只會以很快速度長肉的改造雞,用以應付人口爆炸糧食缺乏問題,同時又可以讓動物人道主義者閉嘴,因為改造雞只長肉沒有痛覺,所以沒有殺生的疑慮、因為好玩創造出來的失敗作品狗狼,看起來溫馴事實上會撕裂所有生物。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除了可以進入公司園區的菁英外,住在平民區的一般人都暴露在隨時被超級病菌感染的危險之中,連園區的人經過平民區都要經過種種消毒程序才能進入園區,除了園區之外,秩序不存在。

這樣的末世因為一場不明病菌帶來的瘟疫——無水之洪,導致人類滅絕,倖存的人類「雪人」吉米,帶領在實驗室中被創造出來的新人種克雷科人離開危險地區在近海處生活。克雷科人是天才科學家克雷科用動物基因混合出來的新人種,他們個性溫馴、喜歡唱歌,擁有會發亮的綠眼睛,同時是草食動物,因此不需耕種、不會發展出宗教、組織、階級,相對的也就不會有殺戮、紛爭;然而創造者克雷科卻也是無水之洪的始作俑者,臨死前他將克雷科人託付給好友吉米,要吉米以先知的身分引導克雷特人,吉米別無選擇,只能在疫情消退後帶著克雷科人前往海邊定居,並為他們編織屬於「創世神」克雷科的神話與世界觀。

於此同時,末世宗教團體上帝之園丁會,由創會者亞當一帶領,深信世界滅亡即將來臨的他們,模仿諾亞方舟將各種基因庫以科技方式保存下來,同時在各處據點打造「亞拉獵」——儲存食物的倉庫,在各種巧合下,園丁會部分成員靠著亞拉獵在無水之洪後存活,並意外與吉米會合,為了生存他們與器官豬結盟,並回到一切的起點——克雷科人誕生的地方天塘,迎接最後的結局。

這套書大概完成於 2013 年,中文版 2015 出完,當時看完的人可能沒感覺,但這時候讀就會覺得帶入感超深,因為環繞整部書的重要轉折關鍵「無水之洪」起因就是超級病菌感染造成人類滅絕,與現在 COVID-19 狀況極其相似,差別在於書中的超級病菌更可怕,感染之後人類會直接融化,完全沒有救治的機會,而且還會透過空氣傳播,因此能快速擴散,更諷刺的是這種病菌不是天然產生,而是在實驗室中被刻意製造出來,完全是人類自食惡果的最佳例證,凡此種種,因為既視感太強讓人會一直想往下讀,感覺就像是看到自己的世界未來的樣子,尤其是看到實驗室裡的基因改造只長肉的改造雞的時候,因為我是邊吃東西邊看的,真的瞬間失去食慾,如果在吃雞肉料理感覺會更差,好像真的看到一隻沒有腦袋、痛覺的詭異生物被圈養、強迫灌食只為了讓牠快速長肉,各種奇怪的科技發展都違反讀者對於自由的概念(雖然書裡面的人覺得這樣很正常),讓人很不舒服。

當然,會寫出這種末世小說,作者自然是想和讀者們討論這種科技發展的合理程度:克雷科人被創造出來的理由是為了滿足「訂製嬰兒」的需求,也就是為父母們提供一個他們夢想中的乖寶寶——外表美麗強壯、沒有生理缺陷,溫馴聽話、不會反抗,甚至還可以訂做外觀,但是這種宛如創生的工作真的是人類能碰觸的嗎?一開始科技公司發展生物科技的出發點是為了人類福祉,器官豬是為了幫助需要換器官的人節省等待器捐時間,健康食品是為了幫助人抵抗日趨惡劣的環境,但是最後為了讓人們依賴新藥,創造出強大病菌殺死人類的卻是公司,這種畸形的循環真的是我們所樂見的嗎?作者沒有在故事裡對這些事進行任何批判,書中的人物也不覺得這些事情有什麼不對,因為這是時序遷移、社會價值觀改變日積月累下來的結果,但作者在裡面插了一句輕描淡寫、引人反思的問句:我們走了多長的路?是不是走得太遠了?

不過既然書的主旨是探討科技與道德之間的平衡關係,閱讀時產生的一個問題我也想一並紀錄一下:作者想藉這套書探討科技發展所應該遵守的道德底線,書中也有很多人嘗試反對這股浪潮,認為有些界線不是人類可以越過的,這個狀況讓我聯想到清末自強運動,當時政府想蓋鐵路,卻被某些地區的人民以破壞龍脈為理由阻止,當然在我們看來會覺得這種理由很可笑,但這畢竟只是後見之明,若一百年後事實證明鐵路的確是不應該蓋的,那這些人或許就會被我們當成先知,而不是「反對進步文明」的愚者;同理可證,讀者在閱讀時很自然地站在書中反對者的立場,認為他們才是真正清醒的人,但這也只是我們的認知,如果一百年後未來不如書中所預言的發展,那是否今天反對書中技術的我們也會被未來的人類視為「反對進步文明」的愚者呢?當然這個問題現在無法回答,就像自強運動一樣只能留給後世的人以未來之眼做評斷。但無論如何這套書的確是相當值得閱讀,比起前幾年看的某部奇妙未來小說來得結構完整,世界觀也首尾呼應,而且從各人的角度去推動劇情發展這個做法真的蠻少見的,是很有趣的閱讀經驗,個人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再見度度鳥》

再見度度鳥.jpeg

推坑我來看這套書的書,是作者原本發表在報章雜誌上科普文章的結集,所以篇幅都不長。書名的由來是裡面某章在探討使用採集到的 DNA 讓已經滅絕的生物——例如長毛象復生的可能性,其中最經典的生物莫過於度度鳥。作者的觀點是認為大自然有其調節世界的規律,即使某個生物消失了,也會有其他生物填補牠原本的生存領域,進而創造新的生態鏈,因此比起喚醒這些物種來與已經融入當地的生物競爭棲地,他更傾向讓這些生物帶著尊嚴消失。中文書名的再見可以指使用複製技術讓度度鳥與人類再會,也可以是與度度鳥道別,是相當別出心裁的翻譯,我自己相當喜歡,雖然作者的某些觀點跟我不合,不過還是放在這裡記錄一下閱讀軌跡。

arrow
arrow

    朱痕染跡璧有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