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時間來打打余文魚文了。
不可否認,欲星移是目前為止墨家檯面上人物中,刻劃得最飽滿的一個,即使是虐心默蒼離、壞掉的雁王,角色完整度都無法和他比擬。其實我覺得一開始小魚應該是被設定成走傳統智者──冷靜、算無遺策、而且是有點腹黑、但非大奸大惡的反派──路線的,不過寫過東西的人都知道,筆下角色的行動常常會自己超脫控制,往預設架構中完全沒想過的方向走去,欲星移就是最好的例子(反觀默蒼離,倒是從頭到尾完全在編劇的控制之內,這算不算是另類的天意呢?),而造就這份轉變的,當然就是白蛇傳的主要人物──法海、一步禪空與錦煙霞。
欲星移的出場說實話並沒有讓人特別驚豔,就是一般戲劇中捧新角的手法(當然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我早就忘記渡江卿長什麼樣子了XD),而他一開始呈現的特質,也讓人預測他的戲路應該是九算中與俏如來周旋、最後因為某個契機,或某個危機改變想法,搖身一變成為主角方重要助力的人(嚴格來說好像也沒偏離太多);但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一開始的想像中,欲星移應該是冷靜、無情,貫徹墨家信條到底的,不過龍涎口事件後,他被「鱗族師相」這個身分長期壓制的感情開始浮現,也因此開始理解默蒼離的想法,並在諸多轉變的影響之下,迎來身為法海與墨家人的最後宿命。
小魚從出場一直到被俏如來揭開九算身分這段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一般新角刷存在感展現超卓不凡堅強實力的鋪陳(附帶一提我一開始就猜到他是九算了,不過證據很薄弱:千年迴裡面有一幕他和忘今焉錯身而過的場景,那時已知忘今焉是九算,所以我本來是推測這代表他們之後會因路線理念不同而翻臉),甚至直到他與錦煙霞照面起衝突、反對菩提尊渡化錦煙霞這裡,都讓人感覺到他的算計與決絕,只是這份決絕裡透露出來的訊息讓人感受到一絲真誠:不放過任何可能危害鱗族的人事物,但也是因為這份決絕,讓身為師相的他長期壓抑其他情緒,處處以大局為重,也因此當他看見一步禪空為錦煙霞願意犧牲自己時,受到的震撼才會大到足以動搖原先的信念──原本應該是師相的伯祖父,為了保護海境選擇犧牲情人,自己抑鬱而終,因此相位才輪到欲星移先人繼承,鮫人雖與王權無涉、世代為相,但卻仍然無法擺脫支撐國家的桎梏,青奚宣如此,欲星移亦同,擺脫鮫人身分的一步禪空,選擇任性一次、還情而來,那想要打破鱗族階級地位的欲星移,是否也能拋棄理性,恣意妄為一次?
這樣的想法破壞了原本一直被壓抑的其他感情,所以可以袖手旁觀的欲星移,選擇為了還情設計夢虯孫介入、保全天門,在鱗王詐死、封鎖海境期間,聽到地門的進攻消息,便不顧外面還有雁王對他虎視眈眈、出海境協助失去俏如來的中原,也因為有情,才會在對常欣下殺手,但確認目的達成(玄狐衝入地門救出俏如來)的瞬間,立刻加入救援常欣的行列,而地門意識之戰的最後,欲星移犧牲自己保護眾人逃脫,除了法海宿命的終結,更重要的是墨家信念的貫徹──從可以犧牲任何人達到自己目的「一視同仁的捨得」,到重視人命、願意為他人犧牲自己「一視同仁的不捨」。先前俏如來前往海境、三謝欲星移時,曾經與他爭論默蒼離的思想以及墨家的意義,那時欲星移說「在這點上,我們暫時不會有共識」,到了地門之戰最後欲星移稱呼俏如來那聲嚴厲的「鉅子」,除了提醒不願離開的俏如來鉅子的責任,同時也代表他承認俏如來的身分、以及對默蒼離的認同(俏為默思想的繼承者),在這樣的意義上,要說欲星移是最接近鉅子的人,我想他是當之無愧的。
正如前文所說,金雷村這條線的角色給人的感觸很深很複雜,無法三言兩語道盡,所以我想就在這裡收住吧。最後想補一個地門之戰,俏如來詢問缺舟問題的看法,很多人都覺得那個問題不夠震撼,引不起收幕高潮,在網路上討論得沸沸揚揚,我也不例外。俏如來第一次進攻地門與缺舟爭辯時,缺舟便曾經說過,若世人不能悟,便由大智慧為他們悟,直到神通不敵業力,大智慧也甘心承受。換句話說,大智慧是抱著相當的覺悟,來完成入世淑世理想的,在這樣的前提下,俏如來的問題便顯得蒼白無力,大智慧的行動本來就是建立的世人不能悟的基礎之上,既然如此,何來滅佛修羅場之說?就是因為體認到眾生無法悟,才決定要以神通創造和平世界啊!
之後我又花了很多時間思索(教授表示不能呼吸),最後勉強得出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結論:李榮道的《龍族》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奇幻小說,裡面有一幕曾經提到,劇中角色精靈伊露莉想找大法師亨德列克學習十級魔法,魔法的能力是可以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伊露莉想讓精靈移居到那裏。當主角修奇詢問原因時,伊露莉回答說,就像建築一樣,必須使用石頭、沙子、泥巴和水等各種不同的材料才能蓋起一棟房子,而精靈因為天生的協調性無法成為不同的個體──就像只用沙子不用其他材料無法砌成一道牆一樣,因此慢慢被世界潮流淘汰,所以她想創造一個可以讓精靈自由生活的新世界。在《龍族》裡,人類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能透過語言,從不同的思想、生活方式中取得平衡與協調,若是把這樣的觀點套到地門,那被洗腦的眾人就如同取得協調性的精靈一樣,因為無法擁有不同思想、無法質疑,所以只能停滯不前;缺舟雖然身負找尋大智慧錯誤的使命,但他畢竟是大智慧的一部分,自己看自己當然會有盲點,但若真讓大智慧完成理想,世界上就再無人能有與大智慧相左的意見,大智慧相信「法不辯不明」,然而卻已無人能與他辯法,無法通透而來參悟?這或許是大智慧最後願意退讓的原因。
以上是關於佛劫線的一些想法,金光的角色真的都好難分析好難打,雖然很想說我還是滾回去當屍體看戲就好,可是西經無缺和長琴奶奶(被琴音彈飛)看起來也很有讓我爬出來寫文的潛力,嗚嗚這種很難用言語形容的感情真的寫得很痛苦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