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芭芭拉‧歐克莉
譯者:黃佳瑜
出版社:木馬文化
ISBN:9789863591726
為了我熱愛的天文學決定要重新學習高中數學(這句話講了大概五百年但根本沒開始)。對數學不好的人來說,學習方法非常重要,因此在別人的推薦之下,我又再次看了以前不會碰的、關於學習法的書。
本書作者在學時期數理不好,後來迫於現實生活開竅找到學習方法、數理能力也因此突飛猛進,為了造福和他一樣為學習所苦的人,他決定把自己的經驗整理出來,讓後進省去摸索碰壁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書講述的是一種學習模式,因此不只是數學,當我們要學習任何一種新技巧的時候也都適用。作者之所以選擇數學作為寫作範例,是因為目前的科技、經濟都仰賴數學,想成為擁有專精技術的人才,數學能力可說是必備技能(當然要學到多深就看技能需求,但無論如何總是會用上一點的);此外,既然大家都討厭數學,反過來看如果能克服自己最討厭的東西、建立自信心,那相信接下來要學什麼都不是難事。
整本書所述及的方法可以大略拆為三部分:動機、學習方法以及行為修正,其中又以學習方法佔了最大篇幅。所謂的學習方法,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就是心態上的改變,或者說,想辦法把「學習」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對於感興趣的事物可以不眠不休的持續探索,討厭的事就一律忽視不管它多重要,數學之所以令人望而生畏,很多時候是題目解不出的挫敗感、來自學校家庭的壓力等種種原因層疊累積,最後導致個人在心理上對學習數學這件事產生畏懼,進而影響學習效率──簡單來說就是下意識不想做,進而逃避或不去深入思考解題的方法,解不出來又導致成績不好挨罵,變得更加討厭數學,造成惡性循環。
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闡述學習數學的竅門,一開始他先解釋大腦的運作模式,接著直接跳到各種阻礙學習之路的心態,像是逃避、找理由拖延學習時間等等,最後再告訴讀者其實學無定法,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開始、以及如何持之以恆。作者點出學習(尤其是數學)的最大敵人是人的惰性,畢竟人本來就是追求舒適環境的生物看這傢伙一篇部落格文章要打好幾天就知道了,要一直強迫自己去做討厭的事情真的會讓人覺得生無可戀,因此他特別著墨在讓讀者意識到慣性這件事的嚴重性,希望讀者能藉由自我察覺來約束自己的怠惰──畢竟這是意志力和怠惰的爭奪戰,外人幫不上忙,即使能用道具與遊戲規則輔佐,但只要學習者不想遵守,這些規矩就不存在——因此做到自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也是為何許多人一開始學得很順利,到中段就敗下陣來、或是根本就沒有開始的重要原因之一。
熬過了最困難的建立法則時間之後,此時規則已經變成身體的一部分,也由於長時間練習導致技術進步,這時興趣和學習意願就會慢慢建立起來。不過作者也從反方向提醒讀者:要小心陷入因為過於自滿而輕忽的陷阱裡(像是過於自信所以解完題目後沒有檢查,結果得意擅長的部分反而寫錯之類的狀況)。此外,反向思考也是學習很重要的部分,可以讓我們更全面的了解自己。雖說不是每個人都有熱情想把數學學好,但這本書想傳達的其實是一種方法與心態上的改變,很適合想要開始學習某種新東西或是想要有所改變的人參考,所以推薦給需要的人當成入門書──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看完之後要付諸行動。
=======延伸閱讀=======
《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 羅伯特‧普爾
譯者:陳繪茹
出版社:方智
ISBN:9789861754604
圓神今年排行榜上的書。書中所提到的「刻意練習」,被國外很多本知名讀書心法書籍(包含本讀書心得介紹的書)拿來做為練習與參考的依據,由於不少人引用但是說法不一致,所以兩位理論的原發明者便合著了這本書,算是將之前在各種學習實驗運用上的理論歸納化與重新定義。受到好奇心的吸引我也去買了一本,但是還沒看完,要是有緣的話也來寫一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