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 (47).JPG

第二天,繼續往奇怪的景點(?)出發,第一站來到的是天送埤。這裡是以前人民拓墾的據點,既然叫做埤,顧名思義自然就是有水源的地方;至於為什麼要叫做「天送」?據說是因為開拓這裡的兩任移民頭頭名字都剛好叫做天送,為了紀念他們,就將這裡取名為天送埤。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運送木材就在這裡蓋了鐵路,現在這條小鐵路當然已經失去功效了,一樣剩下一小段遺址讓人拍照打卡。

鐵軌遺址,當天天氣真的非常好,天空非常藍非常乾淨,當然也很熱,而且因為不久之後就開始飄小雨,所以是那種要下雨前的悶熱感:

羅東 (46).JPG

羅東 (48).JPG

這是可以讓火車轉向的轉盤,當然也只剩下展示功能了:

羅東 (52).JPG

因為一下子就逛完了,所以順便去走了一下附近的小路,照片的顏色都是原色沒有P圖,非常漂亮的天空:

羅東 (55).JPG

旁邊種的據說就是遠近馳名的三星蔥:

羅東 (57).JPG

水稻田:

羅東 (58).JPG

接著還有到附近一間比較小的、一樣是介紹太平山伐木歷史的小博物館參觀,不過東西沒有昨天那麼多,所以很快就出來了;接著繞去附近的小學看看,之後就跟朋友的朋友(關係超遠)會合一起吃午餐,然後就準備開始農村生活體驗營(?)。

說是體驗營其實也不太對,因為朋友的朋友本身有在種東西(看起來是玩票性質,不是專職),所以特別帶我們去他家的田裡玩。這次去是幫忙採(ㄊㄡ)收(ㄔ)筊白筍,也幫忙清除福壽螺。雖然常在新聞報紙上面看到福壽螺對台灣農田的影響,但沒有什麼感覺,這次自己去田裡幫忙(你確定你有幫到忙?),就實際體會到福壽螺的可怕──真的是怎麼抓都會有新的冒出來,抬眼看見的筊白筍莖上也都黏滿福壽螺的卵,而且有不少苗株都被啃到枯黃了。本來以為我們這種都市小孩什麼都做不好,結果最後是抓福壽螺抓到欲罷不能,還是那位阿姨叫我們停下來去吃筊白筍,真的超級可怕,怎麼抓都抓不完。

至於筊白筍,和我們市面上看到的超大一根也不一樣(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個是打生長激素讓它趕快長大的),只有小小一節,大概就指頭這麼大(對不起被我吃掉了沒有圖);此外,我們常常習慣吃筊白筍的時候沾美乃滋,但那天阿姨說不用沾直接吃,我本來還很疑惑沒有美乃滋不會沒味道嗎?沒想到吃下去之後非常新鮮,而且有甜味,一下子就吃完了,原來真正的筊白筍是這個味道,真是太~好~吃~了~~~~(食神語氣)。

因為沒有照片,所以補幾張前往農村體驗營(X)路上的照片,當時剛下過雨,天空一片藍,地面也映上天空的顏色,非常漂亮:

羅東 (60).JPG

羅東 (62).JPG

吃飽喝足後,當然就是買紀念品的時間。這次買紀念品的地方是全程唯二有冷氣的點,特別推薦他們家用來招待客人的冷泡茶,真的超級好喝;因為我朋友威脅我說亂喝就要跟我絕交,所以我很乖的只拿杯子喝一點點,可是真的很好喝,如果商品化的話我一定要買!

神奇的吉祥物:

羅東 (65).JPG

羅東 (67).JPG

紀念品買完之後,就到了本次旅行的最終站:中興文化園區。這裡本來是造紙的工廠,歇業後改建成文化園區(應該說廢棄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因為紙廠蠻早就歇業了),希望能模仿華山、松菸轉型,為當地帶來人潮與商機,但可能因為交通不是太便利(大眾運輸工具不太能到這裡來),所以我們去的時候並沒有非常熱鬧,反而有不少當地人來這邊散步、遛寵物、遛小孩;這裡的環境我覺得整理得還不錯,還有幾間不知是還沒整理好或刻意保留的廢屋,很適合各種文青取景照片,趁著還不是很有名的時候趕快到此一遊,省得人擠人:

羅東 (68).JPG

羅東 (69).JPG

羅東 (73).JPG

羅東 (80).JPG

羅東 (82).JPG

羅東 (85).JPG

照片看不出來,但現場真的很熱,所以我們到處拍完就躲在涼亭休息,接著就準備搭車回家了。雖然因為時間隔太久,有些細節已經被我遺忘,而且天氣又很熱,不過還是玩得蠻開心的。希望下次去可以去玩雪啊啊啊,下雪吧,拉拉山!下雪吧,太平山!

arrow
arrow

    朱痕染跡璧有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