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X史味X小旅行 (2).JPG

年後參加的活動,趁著有時間趕快補完,只是不知道還記得多少就是了。

提到艋舺,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當然就是龍山寺,這次的城市散步也是以龍山寺為起點。龍山寺信奉的主神是觀世音,寺內的燈籠都會寫上「觀音佛祖」,可以看見佛道教在台灣融合的痕跡;此外,身為百年大寺,寺內當然也供奉了其他神祇如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等,當然還有雖然知名度略遜霞海城隍廟,但卻一樣靈驗的月老。

新春期間,寺內人山人海,還有很多為了元宵而張掛的花燈,也因為人潮實在太多,我和隊伍被衝散,因為急著歸隊所以沒有拍到多少張照片;不過龍山寺大家都很熟,我想應該是還好(欸)。

離開龍山寺,旁邊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名為青草巷,走進去可以聞到濃濃的藥草味,這是因為在以前醫療還不發達的時候,寺廟本身有求藥籤的功能,很多人求到藥籤,就會到藥鋪裡去買相應的青草藥,為了就近讓病人家屬能買到藥草,相關的行業自然就在寺旁聚集起來,形成獨特的文化圈;之後政府禁止寺廟提供藥籤,青草巷也就跟著沒落,不過現在走進去還是可以看到不少民間藥草,見證著這段歷史: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4).JPG

離開不長的青草巷,出現在眼前的是一間不大的地藏菩薩廟,雖然不大但也擁有相當久遠的歷史: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5).JPG

仔細看會發現廟柱傾斜(不是因為我相機拿歪),這是因為時間過於久遠,廟方又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修復所致,為防廟宇傾塌,只好先在旁邊加上鋼柱幫忙支撐,所以就變成了這副樣子。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6).JPG

地藏王菩薩廟的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大眾廟,這是為了安撫以前因為械鬥或民變死亡的靈魂,所以將它安置在地在王廟旁邊。也是一間漂亮的廟,可是鋼製匾額有點醜: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7).JPG

離開地藏王廟繼續往前走,就來到剝皮寮文化園區。說到剝皮寮的保存,可以說是幸也可以說是不幸。當年台灣戰後嬰兒潮時期,剝皮寮附近的老松國小,為了要容納日益增多的學生人數,由政府出面向附近居民徵地擴建校園,極盛時期此處可說是人聲鼎沸。後來學生人數減少,這些校地也就空了下來,各方勢力開始爭論這塊地到底該如何轉型作使用,相持不下的結果,就是最後政府決定把這塊地變成文化園區,讓文藝團體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在這裡辦展覽。現在去看可以發現剝皮寮的建築群保存相對完善,這是它的幸運之處;變成文化園區之後,老街區喪失了它原有的生命力,這也是它的不幸之處。

雖然很難想像,但其實這條小小的路是當年艋舺的主要道路,橫的那條大馬路在當年是不存在的: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8).JPG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9).JPG

剝皮寮的建築還保留著日治時期的特色,當時許多西洋建築樣式、技術陸續引進台灣,和傳統建築融合,出現了屬於台灣的建築樣式。例如「亭仔腳」的出現,亭仔腳其實就是騎樓是讓屋簷朝外延伸,提供行人遮陽蔽雨的空間,但是這樣的設計會讓屋簷重量加重,為了支撐屋簷的重量,因而(結合西式建築技術)發展出楔型支柱(上寬下窄,也減少上方需支撐的重量),並輔以橫木,用來分散屋簷的重量: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12).JPG

 

 

離開剝皮寮前往下一個地點時,經過一幢老房子,導覽大大特意要我們注意紅磚上的水泥孔,說那是台北大空襲時造成的: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16).JPG

接著下個地點,因為時間過得有點久了,我不太記得介紹的內容,只印象是日治時期建構的商場,形狀是很特殊的馬蹄形,現在則是文創空間: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18).JPG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20).JPG

以前管理市場的管理亭,現在則是百年餅店的門市: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23).JPG

離開這裡繼續往前走,看見有趣的遺跡: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24).JPG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26).JPG

大家都知道清領時期的台灣常常發生械鬥,為了避免敵人出其不意的進攻,許多隘口都建有隘門,朝開夜閉,同時派人守望,這裡就是當時隘門的遺址;隘門拆掉之後似乎還蓋過廟,所以可以看見廟巖的模樣,另一邊的牆上還留有壁畫,描摩當年居民的生活樣貌。

士林夜市的前輩,曾經馳名國際的華西街夜市,當年是台灣各類山產、河產的集散地,所以有很多獨特的料理例如蛇湯、鱉肉等等,名盛一時。但隨著時光流逝,敢吃這些東西的人漸漸變少,間接造成了華西街夜市的沒落。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29).JPG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28).JPG

艋舺四大廟之一青山宮,裡面祀奉的靈安尊王,相傳當年曾經鎮壓過爆發的瘟疫,也因暗訪的習俗聞名: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31).JPG

艋舺曾經是北部的經濟重鎮,當然也少不了有錢人家的進駐,這些富裕人家的居住房屋,採取的都是相當新穎華麗的建築,見證日治時期各種文化的轉變與融合,可惜因為後代所有權過於複雜,或是子孫不在台灣或不住在原地,導致年久失修,變成無人看管的廢墟,真的十分可惜: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33).JPG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34).JPG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35).JPG

走著走著最後終於來到旅程的最後一站:清水祖師廟。話說當年頂下郊拼,三邑人為了打通進攻同安人根據地的道路,燒毀了位居要衝的安溪人信奉的清水祖師廟,之後安溪人自己募款重建: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37).JPG

有別於一般寺廟的熱鬧,清水祖師廟從門牆道主殿多了一條長長的走道,顯得謐靜許多: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39).JPG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38).JPG

清水祖師廟的主殿,和其他廟宇還有個不一樣的地方,即是沒有龍道,就是主殿前裝飾著龍形圖案的坡道,這是神明出入廟與的通道。這是因為當年成功高中曾經在此地駐紮過,為了講學方便把龍道拆除所致。此外廟內還有一個有趣的石刻,上面寫著「皇紀兩千六百年」:

新春X史味X小旅行 (41).JPG

這是指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即位的年數,到1940年正好是兩千六百年,當時日本全國上下都舉行盛大的慶典,台灣也不例外,因此這塊石碑也是台灣歷史的見證之一。

不管走幾次,都會發現這塊土地有很多在我們身邊、卻被我們忽略的故事與歷史,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能參與這些活動!(這家伙已經詞窮外加不想寫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艋舺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朱痕染跡璧有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