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港口途中順便找了一下傳說中的烏石港遺跡,不遠處就是昨天造訪過的蘭陽博物館。
第二天起床的時候天氣不錯,從我們住的民宿窗外看過去可以很清楚看見今天的目標龜山島。因為我們訂的民宿沒有附早餐,因此簡單吃了昨天晚上先買好的麵包。我們今天的行程是早上一直到下午一兩點左右都在海上,朋友擔心路上肚子餓沒地方買東西吃,就把民宿送的零食一起帶上,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早上剛起床沒食慾,我並沒有吃很多,在龜山島上走一走就肚子餓了,靠著零食撐到回來吃午餐,後來零食好像都是我吃完的XD。
前一天要帶我們賞鯨的船長有發簡訊告訴我們集合時間地點,所以 check out 後便出發去漁港。我們住的地方離漁港頗近,沒有迷路加上天氣不錯,幾乎是馬上就找到了,路上還有時間去找一下烏石港遺址的紀念碑拍照。之後就來漁港報到、上船等出發:
我們運氣算好,出發時沒有下雨,天又陰陰的,風浪也不大(但保險起見還是事先吃了暈船藥),因此可以很愜意的從船上看著海洋。雖然當天風平浪靜,但一個稍微一點大的浪花還是讓不適應海上生活的我們一瞬間感到害怕,本來計劃開船後要到處亂晃拍照片,結果連站都站不起來,只能簡單坐在位子上稍微拍一下:
照片中間那個小小的浮標是台東水試所和氣象局合作放在海上用來監測海象的氣象儀,因為船速太快一下子就經過了,沒辦法拍得很好。
我們的行程是先上龜山島,下午才賞鯨,快到的時候船長便開始為我們介紹龜山島的歷史。龜山島在兩岸情勢緊張時由國防部接管,是軍事重地;當時島上還有漁民居住,後來因為一次火災村民便全部內遷到宜蘭。兩岸情勢穩定之後,龜山島便移交海巡署管理,目前除了海巡人員以及相關研究學者之外,島上已經沒有長住居民。
登上龜山島,還能看見當初戰地前線遺留的許多痕跡;再把鏡頭拉遠看,就會看見屬於如今的寧靜。
導遊首先帶我們進入原先的戰坑參觀,龜山島是火山噴發形成的海島,地質非常堅硬,當年是用炸藥硬炸、人工硬挖築起這些戰壕。隨著兩岸情勢緩和,這些戰壕失去用處,便整理讓一般遊客參觀,不過由於戰壕錯綜複雜,因此只開放主要幹道,其他地方都用柵欄圍起來,避免有人誤闖危險。路上經過的時候,導遊有一一向我們解說這邊曾經是武器庫、那邊曾經放過彈藥等等;因為不知道鯨魚何時會出現,如果在海上的前導船找到了通知我們,可能就要提早離島去追魚群,所以這邊通常都帶得比較趕,只能簡單拍個照。
國軍從龜山島撤離之後,將所有的裝備都帶走,只剩下一座低空砲台留在隧道的盡頭。導遊說當時的戰略是如果共軍打過來,龜山島會與宜蘭的海軍合流,由龜山島這邊以砲台牽置敵軍,等待宜蘭的海軍上來一起殲滅敵人,當中還包含宜蘭海岸的防禦火力相關編排,有點複雜不過很厲害就是了。
出了坑道後,我們從登島的斜坡開始繞島而行,一開始先經過一個旗子,導遊說這就和馬路上紅綠燈的意思一樣,如果島上當天升起的是紅旗就代表當天風浪太大不能登島。導遊也說我們很幸運,我們來的前一個禮拜因為颱風經過完全無法出海,直到前兩天島上都是豎起紅旗,那幾天特地跑來的遊客都無法登島非常失望,他們還被抱怨XD。
龜山島上並沒有醫療設施,因此大部分的疾病或傷害都是靠島上的藥草治療。此外,龜山島上也沒有農業,早期居民完全靠捕魚維生,因為吃海產吃到膩了,所以對我們來說很珍稀的魚種在這裡都是隨便游來游去沒有人要抓就跟太平山民拿檜木當柴燒一樣的道理。因為現在島上已經沒有長住居民,隨便拍都是安靜的大自然。
再往前走就來到龜山島的聚落遺址,這裡曾經是軍事重地,因此有不少建築是給士兵住的,再過去一點才是居民村落。從到路旁的舊照片可以看出來,當時漁村重男輕女的情況十分嚴重,導遊說因為當時漁村的生活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差,一般人家的女兒也不願意嫁過來,早期漁村都是買童養媳解決傳宗接代的問題;到了近代則以取外籍配偶代替,但導遊也說人家就是因為故鄉的情況不好才嫁出來,所以這樣騙人家到這裡來也不太好。只能希望之後不要再有這種情況發生。
漢人的聚落免不了會有宮廟在,討海人信奉的神明當然是媽祖,當年島民內移將神明一起帶走,結果後來國軍內部發生了有人接連溺水過世的事件,為了安定人心,軍方請了觀音菩薩前來坐鎮,礙於經費沒有重新再蓋廟,而是直接落座在原來的廟宇中,至今每天仍有海巡人員前來點香。
接著一路繞島而行,途中也有看到以前的人為了孩子容易養大、而將孩子給當地神明當乾兒子、乾女兒的神明相關遺址,不過我們行程比較趕,所以只走主線簡單繞一圈沒有走上去。
也有經過為了安撫溺斃亡靈在屍體發現處立起的觀音像:
離開龜山島登船,船長便帶我們繞島,順便介紹一下龜山島的特殊地形、海流特性以及特種生物,除了上述龜山島是火山地形外,還看到在岩壁鑿出的防空洞、被海底火山帶過來的海底溫泉(有毒不能下去泡)、只生存在這方海域的特有種烏龜怪方蟹,因為站不起來所以只能坐在位子上簡單拍:
後來船長帶我們去追鯨魚,不過途中開始下起雨(其實在龜山島的時候就開始下了,但後來有停),為了躲雨我們進入船艙,因為太溫暖我就睡著了。後來朋友轉述,船長帶著我們船轉了三四次方向,一直開到新北市外海,很可惜都沒有鯨魚的影子,因此變成這趟旅程的遺珠。
下船之後肚子超餓,所以就邊走邊吃早上拿的零食,回到民宿拿了寄放的行李,再一路吃回車站。途中有經過好幾間有趣的老房子,有一些被整理成文史館,但因為當天是星期一博物館休館,只能在外面拍拍照當紀念:
聚落少不了土地公廟。當時有父母帶著小孩在參觀,看到我們來了可能是要讓我們拍照,所以叫小孩趕快出來。雖然很感激,但當時小孩從右邊的門出來而且還踩戶碇,寫在這邊算是科普一下:廟門從神明的角度看過來是左青龍右白虎(如果面向廟門就是相反,右邊是龍),要從右邊進去、左邊出來,代表入龍門、出虎口,走錯就會變成入虎口,所以不要走錯;還有傳統戶碇是有神的,走的時候不可以踩上去要跨出來。
另外一邊是當地有錢人家的祖厝,這裡是私人地區,應該是不開放參觀。前面的小公園以前也是這戶人家的庭園,後人捐出來讓大家使用:
接著就到火車站等車,有去旁邊的文創園區看看,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開,有開的店家要消費,我們只是殺時間沒有要買東西,所以就外面隨便拍拍:
然後就出發前往宜蘭投宿,準備最後的旅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