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紀錄片在集資的時候我就知道消息了,去年在串流上看到,一直就想找一段完整個時間好好看完,結果又拖到年假,但無論如何總是追完了。
本紀錄片闡述台灣漫畫家鄭問的一生。本名鄭進文的鄭問從小就展現非凡的繪畫天賦,於復興商工畢業後,原本與同學合開設計公司,在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相信如果繼續待在那個行業一定是賺到盆滿缽滿,但一次為同學設計案子沒拿到工款,使得鄭問隊設計界失望而轉行改當漫畫家,也從此開啟他傳奇的一生。在紀錄片中可以看見鄭問算是少年成名,除了一開始在時報週刊連載外,也跨足日本接連出版了《東周英雄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等作品;片中對漫畫家同行以及漫畫編輯的訪問也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在業界專家眼中是如何的不可思議與高藝術價值,然而紀錄片裡面幾次關於電視節目對鄭問本人的訪談,他自己對於作品在台日之間讀者迴響的差距帶著深深的遺憾——為什麼自己的作品在故鄉無法得到矚目?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腦海中鄭問的形象與寶哥重合了。可能是因為那個年代的機會比較多、世界也正朝他們開放,我發現那個年代的人比較勇於追夢,也比較不像現在的我們凡事以安穩的未來為出發點,而是勇於嘗試一條不一樣的路;然而與現在沒有什麼不同的是,他們這種不符合主流社會價值的才華也只在離鄉的異土才受重視。另一個很像的地方是,不管是寶哥的曲子還是鄭問的漫畫,裡面的創作水準都是內行人才看得懂的,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聽眾只能單純從旋律好不好聽、劇情好不好看這些常識去判斷,但就領域內的佼佼者而言,他們的作品都像教學範本一樣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後人展示著創作技巧。
結束了與日本的合作,後來的日子鄭問分別嘗試到香港與中國闖蕩,也跨界與霹靂布袋戲和線上遊戲合作,為他們繪製劇情延伸漫畫以及遊戲人物、畫面美術設計。雖然有陣子我很瘋線上遊戲,不過也就是挑一兩個有興趣的打打,沒有特別在追遊戲訊息,在看紀錄片的過程中我也以為鄭問參與的鐵血三國志後來有上線,後來合作夥伴說胎死腹中時嚇了一大跳,上網搜尋才發現這款遊戲 2004 年就有訊息,但是一直沒有正式發布時間,所以應該是真的沒有推出。影片中有稍微秀了一下遊戲畫面,當然就現在的觀點來看場景和動畫看起來都有點陽春,不過在離現在快要 20 年前的當下,相信看到的人是很震撼的。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曾經跟我們說過,藝術家最在意的不是作品能不能賺錢,而是它有沒有被發表,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投注了這麼多心血的鐵血三國志後來沒能正式出現在世人面前,或許真的是鄭問心中的一個遺憾。
紀錄片的後段,曾經與鄭問接觸的夥伴或朋友才說覺得鄭問一直很不快樂,好像背負著什麼沉重的使命在前進,我想以鄭問的能力,會有時不我予的悲憤感是可以理解的,沒有人喜歡曲高和寡,都希望有個真的能理解自己的人,然而畢竟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見,所以在電視訪談紀錄中可以感覺到鄭問本人的無可奈何。
我不懂畫,所以沒辦法從畫技、構圖這種專業的層面剖析,不過為了傳達某些觀念與理想,通常紀錄片都比較正經嚴肅,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中我有很多次都笑出聲,聽著過往的助手和老朋友談鄭問的創作過程,常常會忘記他本人的那種孤獨無奈,反而覺得是一個幽默快樂的人,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就是堅持在自己的道路上精益求精,而且是真的樂在其中。我想當初決定要走漫畫家這條路的時候,鄭問本身就對這樣孤獨漫長的未來是有心理準備的,但他還是決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看在現在年輕人的眼裡還是覺得很佩服,我自認就沒有這種勇氣,不管經過多晦暗的幽谷也好,多不甘的遺憾也罷,希望直到最後一刻,他回想起自己的人生,依舊驕傲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