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騎士團.jpeg

作者:丹.瓊斯 
譯者:陳建元
出版社:馬可孛羅
ISBN:9789865509118

話說我還差一個馬爾他騎士團就湊滿三大十字軍修會了,出版社有考慮把最後一個出齊嗎?

因為我對普魯士的歷史比較有興趣,所以選擇先去看條頓騎士團的歷史,但是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比起苦幹實幹的條頓騎士,聖殿騎士團真的充滿了更多浪漫與傳奇性,難怪時至今日還為各種影視小說津津樂道。

聖殿騎士團顧名思義,便是在講述這個無論是不是基督徒都聽過的軍事修會的歷史,全書如副標題所展示,分三個階段:僧侶、戰士以及銀行家來描述這個組織的不同面貌。如同其他性質相似的軍事修會,聖殿騎士團發跡於十字軍東征,由於耶路撒冷同時身為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的聖域,雙方在這裡的衝突日益強烈,為了保護往來的朝聖者,一個武裝集團就此成立、並常駐於當地,透過信徒的奉獻與宗教熱情的驅使,展開與「異教徒」長達兩個世紀的戰爭。

全書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描述聖殿騎士團自成立以來與伊斯蘭世界戰鬥的大小戰役,從裡面可以看出,在戰爭中無論是基督徒占上風,還是伊斯蘭教大獲全勝,雙方都會對征服的城市進行屠殺,從這個歷史脈絡來看,近代阿拉伯世界與西方國家的對立其來有自。我曾經試著想像過,如果兩邊各退一步、彼此在耶路撒冷和平共處,情況會如何?但卻意外的發現這件事做不到,因爲天主教與伊斯蘭教都是一神信仰,他們在彼此眼中都是異教徒,更別提那些「褻瀆」神的裝飾與禮拜儀式了,因此可以說雙方的衝突是必然的結果;對現代人來說阿拉伯世界對西方國家有敵意算是常識,反之亦然,我們常不理解為什麼,或許從這個角度來審視,就能窺知一二。

本書的第三部分著重在描寫在中世紀宗教至上的氛圍下,擁有教宗眷顧的聖殿騎士團,不僅得到各種免稅優惠,還因為上至國王、下至平民百姓的捐贈奉獻而在各地擁有財產;除此之外,留在歐洲分部的後勤團員還運用自己的財經智慧協助王室管理財產,可說一時聲名顯赫。樹大招風,這樣的名聲與財富自然被當時為王室財政所困的腓力四世盯上,用盡力氣打擊他們,以圖將這些財富納為己有。最後的結局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我認為財政問題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聖殿騎士團的消亡是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社會氛圍的改變,雖然一開始十字軍佔了優勢、聖殿騎士團的黑白旗幟也在耶路撒冷樹立多年,但隨著伊斯蘭帝國勢力的擴大,以及大團長與參加東征的國王幾次致命的判斷失誤,優勢逐漸轉入伊斯蘭教徒手中,而東征的費用巨大,也導致西方國家國王的興趣漸失,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收復被伊斯蘭教徒佔領的伊比利半島以及征服東歐異教徒這兩件事情上,這使得因保衛聖地而生的聖殿騎士團存在立場開始動搖,不過因為往昔累積起來的極高的社會聲譽,個人認為這對騎士團本身的傷害並不大,頂多就是成員會有壯志難伸的挫敗感。

其次是過度介入無謂的紛爭之中,從書裡可以多次看到騎士團與耶路撒冷國王或是神聖羅馬帝國國王都有過衝突,幾次西方國家的政權更迭也都有聖殿騎士團的影子參與其中,尤有甚者,他們還曾經為了彼此的利益與同為十字軍的醫院騎士團各自支持不同的商業團體,兩者的內鬨也削弱了十字軍抵禦伊斯蘭勢力的力量。

再來是戰爭型態的改變,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十字軍東征末期,蒙古人統一中國,開始向中亞擴張,他們帶來的弓馬戰術以及火砲武器徹底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原本固若金湯的防禦建築在大砲的攻擊下變得不堪一集,騎馬衝鋒的騎士也無法衝過這種致命武器的攻擊範圍給予敵人痛擊,這間接導致騎士的沒落,新的兵種與戰術開始興起,或許這才是在阿卡陷落之後的低迷氛圍中,騎士團作為軍事集團的理由開始消失的主要原因。

但不可否認,十字軍東征也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當屬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將人文精神帶入西方人的思想中,讓西方人將注意力從神之國中轉移到現世,從此東西方走上了兩條不一樣的路——關注現世的西方開始注重實用與自我實現,進而發生工業革命、展開大航海與殖民時代;不過我認為這種變化也有助於緩和後來中東與西方世界的宗教緊張關係,畢竟十七世紀西方大殖民時代就沒聽說過光復聖地這種口號,其次,明末耶穌會傳教士來華,對於完全不相屬的儒家文化與東方的多神信仰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尊重與肯定,甚至以在地化的方式傳教,相信也是聖殿騎士團始料未及的影響;而聖殿騎士團突如其來的殞落,也讓他的兩個兄弟組織——條頓騎士團以及醫院騎士團開始警覺到宗教的保護傘是多麽不可靠,進而開始尋求世俗力量的保障,或許也因此無意識的在大團長心中種下世俗化的種子。

無論如何,隨著時間的推進,人們將更多的注意力從天堂抽回,開始關注自身,如何在此世過得更好、更幸福成了更常佔據眾人思緒的事情,神權至上的時代已成往昔,聖殿騎士團也帶著各種傳說走入歷史的記憶裡。

接下來是想像的共同體的時代。

arrow
arrow

    朱痕染跡璧有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