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神話之鳥.jpeg

老鷹想飛導演的另一部鳥類紀錄片,這一次的主角是黑嘴端鳳頭燕鷗。如果不看這些紀錄片,真的沒辦法想像原來在我們眼中看起來沒有區別的海鳥,事實上有著各種不同的差異,而其中有一些已經快要絕種了。

本片的主角黑嘴端鳳頭燕鷗由於一直缺乏目擊紀錄,在六十年前被認為已經滅絕,但是導演梁皆得無心插柳,意外發現在馬祖大群前來過冬的大黑鳳頭燕鷗中,出現幾隻長得不太一樣的燕鷗,翻查文獻後才知道是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種族,從此展開漫長的復育之路。紀錄片由導演本人擔任旁白,一一細數為了拍攝數量極其稀少的黑嘴端鳳頭燕鷗,與兩岸學者合作,在沿海離島佈置適合繁殖的環境、吸引燕鷗來繁殖,並試圖從中找到可能混在其中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各種過程。

本片沒有什麼煽情的內容,只是很平鋪直敘的道出這六十年來,各地專家對這種即將絕種的鳥類的保育之路,硬要說想寫點什麼,好像也什麼都寫不出來。隨著鏡頭的轉移,除了佩服導演為了拍攝黑嘴端鳳頭燕鷗,跟著候鳥可能的飛行路徑踏遍東北亞到東南亞的這份執著,也不得不直接面對人對海洋的破壞——聚積在海上的垃圾、過度的捕撈,甚至是賞鳥船對燕鷗過度的干擾,在在都影響著燕鷗的繁殖,從而也威脅到數量更稀少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種族數量;導演沒有在片中做過多的道德譴責,只是將畫面呈現在觀眾的眼前,讓觀者自己去體會這些情緒。

而導演與鳥之間的羈絆,也由他的女兒繼承下去。為了保育全球只剩一百隻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各地學者聯合起來、在繁殖期對燕鷗群進行繫放追蹤,作者的女兒除了成為拍攝鳥類紀錄片的協力者,也參與各種研究活動,延續父親與鳥類的不解之緣。看著紀錄片的當下,與一般為了生活汲汲營營的普通人一樣,對我來說這樣的世界是遙遠而陌生的,也如文章一開頭所說,如果不是這部紀錄片,我真的沒辦法想像原來在我們眼中看起來普通又沒有任何差異的海鳥群中,藏著即將滅絕的珍稀種族。但是這份意外的發現也告訴我們還有機會,只要保育得當,我們是能阻止下一個度度鳥出現的,或許我們沒有能力撥一筆鉅款、組織一個團隊去實現這件事,但觀看紀錄片能讓我們意識到這些世界對我們並不遙遠,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就算只是關注,也能造成小小的改變。

影片最後,導演宣傳了他即將上映的另一部鳥類紀錄片,是關於黑面琵鷺的保育紀錄。透過預告再一次驚訝,台灣人耳熟能詳的鳥黑面琵鷺在三十年前也是瀕危物種,經過這些年的復育成功,種族數量才回升到五千隻。而在黑嘴端鳳頭燕鷗全球數量莫約一百隻的現在,復育之路想必更加艱辛,或許要另一個三十年才能看到成果。只是最後我可能還是要說一些不是這麼動聽的話:由於黑嘴端鳳頭燕鷗的數量實在太過稀少,而等待牠們的又是日益嚴苛的生存環境,說實話是有很大的機率滅絕的,然而由於科技進步,生物學家可以擷取動物的 DNA,借相近物種的幫助,讓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是不樂意看到的。因為如果這種技術真的發展成熟、可以實用,人類的心理會認為這是隨時可以取得、不會消失的,從而不去重視,甚至將復刻出來的生物關進動物園任人欣賞,這種行為是對牠們的最大羞辱,也是我深深感到恐懼的。當然也希望黑嘴端鳳頭燕鷗能以自然的方式復育成功,像過去一樣自由的翱翔於天地間。

 

arrow
arrow

    朱痕染跡璧有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