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 (2).JPG

本來是想等影片都剪好再寫的,但我真的沒時間,再拖下去不知何年才會出番(?),所以決定先寫,影片有緣就會補上。

去年10月連假(拖真久啊)應朋友之邀去羅東找他玩,玩免錢住免錢,當時的規畫是剪個影片,文字版看狀況補上,但很可惜影片我真的剪不完,只做了一半,所以改變計畫先出文字版遊記以及影片上半部,若我之後有空下半部剪完了再來更新。

話說當時連假我是坐客運下去的,因為是當天買票,擔心沒有位置兼塞車,所以起了個大早趕過去客運站,想說至少有點緩衝;沒想到當天超順,大概兩小時就到了目的地。下車放好行李,就出發到行程的第一站: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雖然已經十月,但當天真的熱到不行,而且還是那種沒有風的悶熱(幸好沒下大雨),所以有些呼吸困難(我果然比較適合有冰涼空氣的地方啊)。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來歷,要回溯到日治時期,當時台灣有三大伐木林場,其中一個就是太平山,當時從太平山砍下來的檜木都會送到羅東短暫貯存,然後再轉運至各地;到了國民政府時期,一開始台灣也是以第一級產業為經濟主力,這時可說是林業園區最韶華極盛的時期。到後來環保意識抬頭,在有關團體的遊說之下,林務局決定關閉伐木作業,沒有了伐木作業,轉運站當然也就沒有作用了,該怎麼辦呢?幾經討論,最後林務局決定把這塊地變成文化園區,供後人遊玩、休憩,順便也有機會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文化園區內部有定點定時解說,只要時間到、跟著導遊走,就能好好的了解當時太平山上伐木工人的生活與工作樣貌。因為朋友是當地人,又曾經在那邊混過,所以很自然就充當現成導覽員,直接帶我們到處去逛。這裡有許多館舍,都是當時的舊建築改建而來,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呈現當時人的生活情景給參觀者看;也因為建築物保持舊有樣貌,幾乎每棟走進去都可以聞到檜木香,整個就是心曠神怡(檜木香超好聞)。據說以前住在羅東的人,在路上看到檜木是不會去撿的,因為非常稀鬆平常,等他們到了外地才知道,原來在家鄉隨處可見的破木頭(喂)很值錢,整個就是澎湖海鮮奶奶的翻版。

翻修過的屋子內部,有個小小的電影室,裡面可以放影片。在以前,電影可說是相當高級的享受,由於資源不足,很多時候一部電影只有一個膠卷,所以常常是這邊放完就立刻趕著拿過去給另一場接著放:

羅東 (9).JPG

以前太平山林場辦事員的辦公室,整個書架、書桌都是檜木做的,超級奢侈,而且很香:

羅東 (10).JPG

羅東 (11).JPG

由於我們是一邊聽導覽一邊逛,所以一個館就花了不少時間,而且天氣真的很熱,讓人有點受不了,所以我們決定先去餐廳吹冷氣吃飯,下午再回來逛(有地陪的好處,不用擔心錯過定點導覽)。然後就是很難得的要來炫耀午餐,因為肚子餓了只想趕快吃,所以隨手拍拍而已:

羅東 (14).JPG

羅東 (15).JPG

然後是甜點店,朋友認識又大推,來幫忙宣傳一下:

羅東 (27).JPG

羅東 (28).JPG

左邊的忘記是什麼口味的冰,然後是巧克力和檸檬蛋糕:

羅東 (29).JPG

和午餐一樣,我們是合點然後分著吃,餐點都是用天然材料做成的,所以分量不大,不過真的很好吃。店面不大,雖然我很想不要臉的賴在裡面吹冷氣,但因為陸續有客人進來,所以我們還是趕快吃完離開、繼續下午的行程。

下午再度回到文化園區,繼續參觀伐木過程。正如之前所說,太平山是台灣三大林場之一,為了完整伐下這些參天巨木、完整的將它們送下山賣個好價錢,工人們在工具的使用上是毫不馬虎的,於此同時,各種因地制宜的運輸方式也層出不窮、並逐漸進化,一直到伐木的時代過去為止。

門口擺設的拖木工具復刻版,不可以實做,所以只拍照:

羅東 (37).JPG

館內用木頭堆砌出的台灣地圖:

羅東 (35).JPG

園區外面還有當時運送木材用的小火車,當然已經無法駕駛了,僅供懷念:

羅東 (38).JPG

最後,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也不時會播放一些影片,當天因為有朋友想看的片子,所以最後的時間就在觀看影片中度過。放映室是一間小小的圖書室,還有閣樓可以爬上去(這傢伙是閣樓控):

羅東 (39).JPG

羅東 (41).JPG

接著就是逛夜市、吃飯、回家。因為時間隔得有點久,一些細節我也不太記得了,所以請轉下去看VCR吧!這次為了拍影片很多地方都沒照到,影片有專人講解,雖然只有上半部但也能稍稍了解當時人的生活情景,廢話不多說直接上影片,下半部有緣我會剪出來的。

arrow
arrow

    朱痕染跡璧有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